赵子称那点劝课农桑的手艺,他一开始就没打算敝帚自珍、垄断牟利,而是准备全民推广,利国利民,他个人只要赚点美名和声望就够了。
让陆渐考察了一番后,回去告诉李知县等人,反而洗清了赵子称的嫌疑,也有利于推广这些农业技术。
陆渐自以为摸清了赵子称的筹款路数后,又本着怕朋友走错路的心态,去看了看杨志那边受雇干徭役的情况。
杨志的士兵已经招满了最初的五百正兵,还剩五百个受他管束的临时民夫没来得及招满。
陆渐借故去看视,杨志也没遮遮掩掩,非常欢迎。还说他们营中本来就缺擅长工程统筹的人才,陆都管肯来指点,那是求之不得。
陆渐看了一圈后,发现杨志的士兵确实没有在认真修圩田、圩坝,只是偶尔出力搬运土石方,帮着干些重体力活。其余挖淤泥和别的脏活儿,都是让民夫干的。
甚至还有一些杨志手下的士卒,被赵子称招去在姑苏县城外新开了一座大的打铁作坊,负责出力气抡大锤,干点技术含量低的力气活。剩余的时间,则都在进行军事操练,一看就是拿钱多办事少。
陆渐看到赵子称居然还让人开炼铁作坊,不由有些担心,还以为赵子称是嫌杨志的兵马军械不好,要私造兵器呢。不过杨志也大大方方跟他解释了:
“赵县丞是嫌前人留下的工具不好使,所以让人开铁铺自行打造,都是一些为了劝课农桑和修圩田圩坝的工具罢了,并不涉及兵器,陆都管也是自己人,我瞒你作甚。”
杨志之所以敢跟陆渐直说,当然是得了赵子称吩咐的。
赵子称很清楚,自己要想在苏州攀科技种田,连打铁工场都投资了,完全瞒肯定是瞒不住的。只能是先套一层皮,从打造新式的工具和农具开始,让周边的同僚都习惯了这个情况,不再多疑,明年再慢慢考虑军械的事情。
路要一步一步走。
而且,赵子称上任后,短短一个月内,观摩了一下本县的徭役水利和劝课农桑,也确实可以找出好几处可以改良工具的点,琢磨出了好几样小有创新的新工具。
比如这天上午,陆渐来视察时,看到杨志手下一群士兵,在抡着大铁锤打造一种带着一段笔直刃口、但刀柄略微弯曲的奇怪东西,他直接就拉着杨志问:
“这还不是兵器?”
杨志用铁钳夹过两片那种东西,让陆渐看个仔细,还特地将其比划着凑在一起:“这哪里是兵器,这是小侯爷琢磨的桑条剪,原先蚕农砍桑条,都是用柴刀的,一般挑低处的枝杈砍,使得上力。
小侯爷劝本地养蚕富户们改从高处修剪桑树,以便来年桑叶肥美丰产,原先用的柴刀很是不便,爬到高处也使不上力,还容易危险。
弄了这种长柄的剪刀后,用力很省,轻易就能剪断桑枝,还能及远,本地几家养蚕最多的富户,用了都说好,已经定了数百把,如今小侯爷都让先供给摊派捐献最多的富户们先用。”
陆渐这才相信此物是修剪树木的园艺剪,他在应奉局干过很久,对于奇花异树也有所研究,很快就判断出,这种工具若是献上去,怕是也能稍稍投人所好、讨得上面的欢心。
然后他又看了一会儿,又看到一些奇怪的东西,也一度以为是打造兵器。比如他看到几个跟擀面杖似的粗金属棍,还有一些配套的两端铰链,他本以为这东西是要加上些钉头做成狼牙棒,或是直接打造成传说中太祖皇帝用的兵器“蟠龙棍”。